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新闻>详细内容

翠岗师生同写扬州中考作文题《留香》

来源: 作者:王晓宇 发布时间:2016-06-16 21:10:29 浏览次数: 字体:A-   A+
                          留香
                      扬州市翠岗中学 张俊
 
  不知何时校园里又开满了一树树粉色的樱花。
  重重叠叠的浅粉色花瓣裹叠着一点淡黄的花心,如重重帘幕深处,眉间那一点朱砂印记。
  团团粉色攒聚枝头,阳光下温然生香、堆叠如烟。那样清纯柔弱而又纯粹淡然的粉色,竟让人不忍触碰,仿佛极轻微的一点呼吸也会不经意吹散了花魂。
  风起处,点点粉色悄然纷飞,不知要沁染谁人清梦。
  天花纷坠,芳菲迷眼,八重樱,在春日娉婷盛放。
  然而她的花期却短,数日后,几阵凉风掠过,一地残红,那枝头竟是再觅不见一丝粉色的踪迹,只余重重叠叠的深绿叶片,那满树樱花烂漫的景象竟恍如一梦。
正如俳句所歌“樱花飘散,朝开夕凋。”八重樱,须臾之间即已凋零。
想来那美到了极致的也总是极易凋零的。正如雨后的彩虹那震撼天与地的美丽只存在刹那就会消散,荆棘鸟那绝世的歌声只有生命最后的时刻才会唱响。
流星的璀璨不能永恒,昙花的芳香转瞬即逝。空灵纯粹的美丽一旦沾染了浊世纷繁便急速萎落。
  红颜弹指老,挽不住的刹那芳华。这便是生命的悲歌。
  然而,毕竟它曾美丽了一次,绚烂了一次,无愧于有限的今生。比起某些庸碌漫长的人生历程,集聚生命力量的一次绽放,然后在最绚烂的时刻凋零,即使零落成泥,也有幽幽暗香存留。
回眸之间,在这所校园里已经走过十几个春秋,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学校的八重樱开了又谢,道边的枇杷果黄了又青。我的青春也曾在这里如花般绽放。
还记得十多年前的那个阳光灿烂的九月,大学刚毕业的自己怀揣着美丽的梦想初入校园。迎接我的是孩子们一张张懵懂可爱的笑脸,一双双清澈真诚的目光。备课、上课、体艺活动,背书、默写、批改作业……也曾以语言沟通心灵,也曾以笔墨播撒芬芳。多少个清晨踏着朝曦走进校园,多少个黄昏沐着晚霞离开校门。军训时挥汗如雨的日子,灯光下读书相伴的时光。那些平凡的日子中流逝的青春,花开虽只有一瞬,留香却是久远。
多年后,当一张小小的明信片捎来来自远方的祝福,当人潮拥挤的街头熟悉而又陌生的青年那一声老师的轻唤,时光便仿若倒流。
一息春朝,一息秋霜。一春的花,开到了时光深处,总不免凋零,然而当初那段流丽的春光,早已凝结为幽幽暗香,穿越岁月长河,弥远弥淸。
 
                         留香
                扬州市翠岗中学初二(2)徐嘉言
赏一簇梅,流一首诗,枝头绽放,笔下留香。——题记
 
我,是林逋园中的一枝梅。
寒冬渐至,百花凋散,世界的一切失了颜色,我独立枝头,傲然,水流得迟缓了些,却道凝不住许多愁。黄昏罢,天色欲晚,倏忽有“无人与我共黄昏”之愁思,又见得水中悄然映得淡影,细细的波纹载着我的花影,浮动。林逋先生恰恰踱入了园,定在我的面前,凝眉不语,又倏然开闹起来,笑道:“此花独立于枝头,乃幽独超逸,香传万里者也!”转又俯身,掬一捧清泉,撩动我水中疏影。我顿觉慰然:“如今独立于园中,却仍有知我者,仍能不畏寒风,枝头留香,纵不能香传万里,也足矣,何怨之?”顿豁然,愈加挺立些,眺望得林逋挥毫写道:“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虽知终有一天会凋落,仍望当下留香满园。
我,亦是王冕画中的一枝梅。
一树梅花,比邻砚池而栖。王冕日日习书作画,频洗笔砚,池水已黝黑。而池旁的梅树仿佛是池水灌溉生长的,满树梅花透着墨色墨香,我便于其中绽放。墨色点染,墨香清淡——便是花中的我。我未曾见过是否有一个我正真切地开放在枝头,散发出溢满乾坤的清香。倒也无妨,笔墨之气充斥着我的胸膛,不必苦于凋敝于尘俗,我便如此在纸上永存,且让清气长留于世。
王冕题下一首诗与我比肩:“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笔下留香,亦世代留香。
我,更留香于诗词大家的名句中: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卢梅坡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抑或是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凡此种种,都是我涉世留香的印记。
我不曾孤高自赏于当下绽放的清雅隽秀,惟愿留下梅香,拂一片尘埃,染一段流年……
 

留香

                  翠岗中学 初二(7)班   刘姝彤
所谓留香是在历史长河中久经磨砺,反愈加光彩耀人。留香昆曲是我心中独爱,但在世界的舞台上也只能是“独立小庭深院”。为何?许是因为她太华美,又太沉默了。
昆曲留香,香在其景顺人心。有一次听广播,女主持人这样说:“春天美妙极了,蓝天也很美。”主持人这番话打破了我随风吟春的心境。身为中国人,说着世界上最丰富、最优雅的语言,难道就只能说几个“美极了”吗?汤显祖如是说:“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留的圆。”从屈原到艾青,罗曼.罗兰到王尔德,哪个能把春天比作丝丝缕缕?哪个会把“莺歌燕语”化为可触之情?莫不是只有昆曲可以变“景语”为“情语”?
昆曲留香,香在其良辰佳人。汤显祖形容杜丽娘“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网红遍地似花开的现代社会,哪位“小鲜肉”能配上这八个字?那柳梦梅也无愧于状元:“恰好花园内,折取垂柳半枝,姐姐,你既通诗书,可作诗以赏此柳枝乎。”这句话惊了丽娘之心,亦惊了看客之心。折柳之别,情定终生。胜于“以钱钞为纸花”。如此空灵自然,非昆曲莫为之也。
昆曲留香,香在其以小见大。现代小说,何处见得感叹国家兴亡;江山易代,就连像鲁迅一样的文也是少之又少。但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回《骂筵》中,李香君以风尘女子之贱,骂当朝宰相之尊:“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好个“恼杀秦淮歌舞伴,不同西子入吴宫”的李香君!在《桃花扇》第四十四回《入道》中,某法师也说:“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唯有昆曲,能以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悲。
文革破四旧,但“旧文化”依旧傲然屹立。此时,我们是否该好好思考一下这所谓“旧文化”的产物?一切的留香事物,都是有它存在的理由以及存在的必要。要知道,昆曲的价值并不亚于莎翁的戏剧的价值。当不列颠剧院在放《仲夏夜之梦》时,九州大地也在放汤显祖的《牡丹亭》。今年同是二人逝世四百周年,但多数人却只知莎翁而不知中国显祖。是他不够优秀吗?不然,是我们国人不知道要使其留香!是我们的国人浸溺于种种俗文化带来的一时快感,却忘却品味传统文化深藏的那抹醇香!
文化之香,不可断之,因为那是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灵魂。怎样使其留香?非了解,非重视,非传播不可取。否则只能似黄粱一梦的卢生一样“回头笑,忙忙过了邯郸道。”
 
                      留 香
              翠岗中学 初二(7)班 李梦媛
看,过往的风推送走更迭的落叶残花,起讫中唯一不变的,是满地的留香。
                                        ——题记
我慢慢地走在树荫下的小路上,葱茏的树木巧妙地遮住了强烈的阳光,却时不时轻碰着我的头顶,渐渐抬起头,顺着随处可见的旋光望去,能隐隐约约地看见几个在田埂间劳作的人们。
走着走着,才发觉额头上聚满了汗珠,我无奈的摇摇头,继续拖着倦惫的双脚,撇不开隐隐的烦躁。“叮当,叮当……”恍然听起,清脆响亮的铃声也带着昏昏沉沉的埋怨,我好奇地向后张望,原来是一个戴着斗笠的老奶奶,看起来吃力地蹬着三轮车,脖子、胳膊上明显可见的青筋,斗笠频繁地滑下遮住她好像刚被雨打过的脸庞。难怪呢,这一段都是上坡路啊,我无言看着她从我身边骑过,一阵汗味、农药味迅速窜进我的鼻子,我下意识地蹙紧了眉,真想振作一气跑过这段路,看着老奶奶要离开自己越来越远,我心里又有一点点的莫名的悸动,她在这么热的天气,明明可以选择在家凉快的,斗笠下黑白交杂的发丝,真不知隐藏了怎样的沧桑与艰辛……我转过头,无论是河边的渔人还是田间的农民他们在汗水中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我向前去,在后边缓缓推起车子,尽管车子上铺满了如此明显的灰尘,这次,我并没有缩手。漫长的上坡路,老奶奶似乎感觉到了什么,微微侧了头,犹豫了一下,却并没有转过,双脚却更卖力地向前蹬。我额头上的汗滑落在满上尘土的手上,最终滴落在车内被风偶尔卷进来的旋花上面。在坡顶,我停下了脚步望着老奶奶与她的车,忘记了头顶上的烈日,脑海中老奶奶佝偻的身影、刺鼻的臭味和车内已经脏兮兮的旋花。
风浮过我的脸颊,讲着说不完的故事。带着旋花朴素、淡淡的清香,我第一次发现。如此“普通”的旋花,也有属于自己的芬芳!是啊,无论在路边,田野上,还是在三轮车上,无论是盛放,凋零,还是被捻碎,旋花仍坚守着自己的芬芳。
诚然!我是否真的能像旋花一样,让别人感受到,或是默默地传播自己的芬芳?无论对方贵贱美丑,都不改变自己最初的意向?我想,花开花落,演绎的自然之香,被人们赞美过,却被大地留下了;人与人之间帮扶携手的心灵之香,或许没有人会看见,却让自己嗅到了真正纯净甜美的香,永远镌刻在心中,不会泯灭。
从此留香吧!风撑开树枝,向天边抹去旋花的芬芳。

                          留
                   翠岗中学初二(7)班  陈忻宁
花开腊月,虚渺短暂。想让花芳长存于世,惟有留香,一袭清景自在心中。                           -----题记
 
梅香扑鼻。
数九寒天,来到蜀岗一角,满山坡的红梅在雪中傲然绽放,我轻嗅一鼻,欲将这清新浓郁的香气永存,却又生怕打破这冬日的美好。下雪的冬天,其他花朵还未苏醒,梅花早已凌立于枝头,幽香的花气掩不住对严寒的挑战。还是古人说得好:“梅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娇艳的梅花禁不住游人为了留下梅香而争相合照留影从那以后,我便央求着妈妈给我买盆梅花,只为留下这独特的香气。
又是一个多雪的冬天,我将房间里新置的一盆红梅搬上阳台窗外凭雪花纷纷扬扬洒在微微绽放的梅花瓣上。我托着腮,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一股梅香早已在鼻翼间流淌,唤醒对蜀岗梅香的回忆。这一株梅,香气不免淡了些,但眼前娇红的花朵配上浅浅一层的雪花点缀,唯美的意境又展现了出来,家里面满溢着淡淡的梅香,朴实无华,若有似无,需静下心来才可以体会到梅香的清远。
冬天一点点地过去了,梅瓣也一片片地凋零。我真希望春天的脚步可以来得慢一些,迟一点赶走我那梅香。不经意的某一天,当我看见光秃秃的枝干,内心好像也空虚了什么,使劲地嗅了嗅,只有最后的一缕梅香。沮丧地走向那株梅,几片娇红新落的花瓣静静地躺在那里,贴近它们,才可闻到最后的清香。
我小心翼翼地捡起那些花瓣,将它们放在书桌上,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留下梅香。每天看着它们一点点地枯黄,心有余而力不足地只能盯着它们发呆。文人墨客都喜欢颂扬梅花,的确,我也喜欢梅香的清新淡然。它们不争夺华丽,不哗众取宠,就只是幽幽地开着,仿佛冬景的陪衬,风雪的挑战,再加上自己的梅香,便是梅花的整个世界。这种淡泊的情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容纳心间的吧。不浮躁,不轻狂,拥有高尚的格调品味,这才是对花开花落,人生意义的最好诠释。我一直将那几片梅瓣珍藏着,靠近它们,尽管香气已然不复存在,但是那附在精神和情怀上的馨香馥郁会永远驻在我的心中。
留下花香,不仅在尘世,不仅只是梅花之香,更在我们的心中,更是精神、情怀之香。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