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校务公开>详细内容

关于开展“研读新高考,深化新课改”活动的意

来源: 作者:张蕾萍 发布时间:2017-04-11 12:31:46 浏览次数: 字体:A-   A+

2016223日上午10点,省教育厅召开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明确将实行“33”模式,即考生总成绩将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江苏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为2018年,2021年正式执行。省教育厅将出台《江苏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新方案),包括一个整体方案和5个具体方案。

新方案实施将对全市基础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准确把握新方案的核心意旨并形成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经研究决定,开展研读新高考,深化新课改活动,进一步明晰江苏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总体架构和目标,进一步明晰新高考政策对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生态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明晰新高考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价值,进一步明晰学校课程改革的机制和策略,进一步明晰教师专业素养建设的可行性路径和策略,进一步明晰全市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活动内容

研读新高考,深化新课改项目不仅是全市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性规划项目,也是深化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项活动主要通过学校教学改革实验现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学生学习能力观察、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学科课程建设沙龙、我讲新高考专题报告会等形式进一步帮助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吃透新方案的精神与要求,提升新方案的理解力和执行力。

二、活动安排

 

时间

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

省方案公布后一月内

全市研读新高考专题项目启动会议

1.请专家进一步解读新方案以及可行性应对策略;

2.邀请上海和浙江先行改革试验区典型学校代表介绍经验;

3.区域内学校代表展示自己的基本思路。

暑期

组织学科教师培训

1.邀请专家讲座;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省方案实施后半年

新高考实施现场推进会

1.学生学习能力观察;

2.实践经验介绍;

3.“我讲新高考专题报告会、文本研读与宣讲;

4.学科课程统整专项调研;

5.新方案应对策略专题沙龙。

省方案实施后一年

全市新高考各高中学校实施方案论证会

1.组织专家对所有高中学校的应对方案进行论证(主要关注师资、生源、设备、空间、预期成效等方面);

2. 总结推广。校际合作与交流,组建合作团队,既有同层级合作,也有异质性帮扶。

 

三、活动实施要求

  1.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研究。本轮新高考改革涉及学科群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师专业素养准备、学生衔接教育诸方面的教育教学难题,为了进一步提升项目实施质量,提升项目实施效益,拟组织一批市内学科领军人物、教育科研方面的专家、省内外命题专家、省内外学科建设专家等,进一步全面系统梳理全市实施新高考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研究,加强对基层学校的指导和一线教师的帮助,确保研究成果积极转化。

  2. 加强学科课程建设研究。本轮高考课程改革是中心,是对学科之间的统筹建设与学校课程统整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全市新课改效益的一次改进机会,因此,本轮新高考项目研究进一步关注课程建设,要顺应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向,使学生的课程选择权真正落到实处。对课程规划、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保障、课程评价诸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建构。

  3. 加强教学改革推进研究。从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实践和满足学生课程选择的现实需要看,选考科目走班制教学将成为一种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有利于将更多的课程学习选择权交给学生,因此,要进一步关注教学资源的调整,如选修教室的配备、选修科目师资的齐整、学生人生规划及选课的指导、选课平台的搭建、选修课程的管理和评价、选修课程的分层教学等等。

  4. 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本项目推进不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更关注实践层面,如何从全市、县域、学校、年级层面进行层层落实,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实际工作则是本项目的难点,因此,在后续性的回头看过程中,进一步关注各单位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改进措施,尽快尽优地适应新的教育改革要求。

  5. 加强学校具体改革需求研究。由于新高考对学校课程与教学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教育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应对能力,要求各学校系统梳理自身现有资源与新高考要求之间差距,并有针对性规划改进办法及时间节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