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他山之石>详细内容

赵昱鲲:关于自主学习的三个误区和三个建议

来源: 作者:那丁杰 发布时间:2021-10-04 13:51:47 浏览次数: 字体:A-   A+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赵昱鲲就“自主学习”这一话题展开分享,赵昱鲲认为,在AI时代,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当下的很多职业在未来可能会不复存在,孩子们很难预料未来将从事什么职业。所以教育不能只传授给孩子现有的知识,而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同时,赵昱鲲还介绍了自主学习的“三大误区”:自主学习就是“不要喊妈”;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孩子不可能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三大杀手”:全程监控;负面反馈;跟别人比较。

“如果能够跟孩子们一起避开这些误区,我觉得就能帮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让孩子获得生长的力量。”赵昱鲲说。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大力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赵昱鲲

以下为赵昱鲲在2021搜狐养育大会演讲,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有删减):

今天大会的主题是“生长的力量”,接下来我们说说学习。前两天我看到一个视频,孩子们在视频中喊着“我爱学习,学习让我妈快乐”。所以在孩子们看来学习并没有使自己快乐,而是为了让妈妈快乐。问题出在哪里?这跟传统的教育和学习的视角有关。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更多的是成人视角,经常谈论如何教授孩子,如何养育孩子,这都是成人向下的视角。而从孩子的视角来看他是在学习,并不是教育,他是自己“往上学”的。

所以,当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是在强调成人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但是孩子自己体会到的是自己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把重心从教育往学习方面去转移。我们不仅应该研究老师如何教学,而且要琢磨孩子怎么样才能有自发动力、内在意愿去学习,并且有好的方法。我们应该从成人视角换成孩子的视角,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成人作主。

为什么今天要强调自主学习呢?首先是因为当下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自主学习了。在AI时代,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当下的很多在职业在未来可能会不存在,孩子们很难预料未来将从事什么职业。所以教育不能只传授给孩子现有的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他们才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我们不是为了现在培养孩子,而是为了未来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的社会培养孩子。

更重要的是,在“双减”政策之后,就算是我们想“鸡娃”,让孩子尽快地掌握知识、刷题也行不通了。没有了培训班,孩子们空出来大量的时间,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自主地投入学习,让他们愿意,有动力去学习。所以当下我们必须要强调自主学习。

其次是技术进步也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以前就算学生想要自主学习,老师也做不到一个人面对着60个孩子。现在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服务,都为自主学习提供了量身定做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更可能把学生放在中央,能够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因此,我们现在到了走向自主学习的最好时机了。到底自主学习是什么?我们先理清一下关于自主学习的误区。

误区一:自主学习就是“不要喊妈”!例如我搜到的一些关于自主学习常见的贴子,其中一个就是“不要喊妈条约”。妈妈跟孩子定的条约,学习的时候,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不要喊妈。这是不是自主学习呢?其实这是对自主学习非常片面的了解,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不来烦我,就是在自主学习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对于自主学习的理解都停留在行为层面上,只要看到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自己去学习,不要来烦我,就认为孩子在自主学习。更懂得教育的家长就可以关注到能力层面,我们需要孩子不仅仅现在不来烦我,而是希望孩子建立起时间观念,有计划性,有执行力。最好的家长会关注动机层面,他们关注的并不是孩子表面的表现,而是更加关注孩子自己愿意学习的动机,动机层面的提升才是最重要的。

这其实也符合我们提出的“黄金三圈”理论,任何事情重要的并不是外在的表现,并不是what,比它更重要的是how, 也就是学习的能力,比how更重要的就是why,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学习动力从哪来。我们要关注的是我们的动力在哪里,而并不仅仅是怎么把这个任务干成,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样养成学习的动力。

我们和清华一起合作做了一个研究,把自主学习进行了归类,发现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主动学习、认真学习、高效学习、专项学习、专注学习。主动学习是孩子认真做作业、查资料;认真学习是态度比较端正,按时完成,步骤清晰;高效学习是采用聪明的、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会自我总结,会查漏补缺,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求助;专注学习是说孩子能够保持学习的韧性,有持续的专注,而且遇到困难的时候知道怎么克服,而不是立刻放弃。

这是我强调的第一点,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行为,而是从行为到能力,再到动机三位一体的事情。

第二个误区:很多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己学习。从刚才的“不要喊妈”能看出来,很多家长认为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孩子不要来烦我,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把学习分为自主的和被动的,也可以分为是独自的和连接的。一个人当然可以自主学习,这是很多家长心目中的理想状况。但是孩子也完全可以跟别人一起学习,甚至跟其他孩子在网上一起学习,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在其他孩子的示范作用下他们也可以学的更好。

反过来如果说一个孩子是被动学习的话,无论是独自一个人,还是在学校教室都不一定是自主学习,所以自主学习和独自学习不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学习。如果我们从自主学习的五个维度来看的话,社会性,就是学习者跟别人的连接在很大程度上和自主学习有关。例如在主动学习方面,社会性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家孩子今年暑假的时候突然跟我说,“爸爸我要报一个奥数班”。我当时吓了一跳,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班上的好同学报了奥数班,整天在课上跟他说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他很羡慕,所以他也想去上。所以社会性可以成为学习的动力,而且很多孩子之所以喜欢去学校,并不是去见老师去学习的,而是去见同学的,孩子们跟同学在一起,顺便学习了。对于青少年、儿童来说,社会性几乎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二,当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的时候,可以请他人帮助约束、督促自己。例如我们家孩子平常做作业很慢,上个周末有一套数学作业,他磨蹭了大半天都没有做完,后来我说我们来比赛看谁做的快,结果他20分钟就做完了。这就是一种约束与督促,如果有另外一个人在一起做作业的时候,他更可能认真学习,因为有社会的促进作用。第三,学习者还应该了解寻求帮助的时机和渠道。

第三个误区:孩子不可能自主学习。还有些家长反馈说孩子不可能自主学习,小孩整天想着玩儿怎么可能自主学习。其实不是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只有自己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情况。

这是我们做的一个调查,大部分人在中间,少部分人在两边,所以绝对的自主学习和被动学习都几乎没有。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孩子自主学习的级别往上提一点,比如说本来他可能是一个L1,第一等级,家长通过一定的干预方法教给他怎样自主学习,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学习动机,进行合理的引导,结果他变成了L2,或者从L2变成L3。完全的自主学习是很难达到的,能变得更加自主学习一点就到了目的。

说完了自主学习是什么,为什么自主学习,下面说一说怎么样自主学习。还是刚才那句话,要让孩子自主,就要减少成人作主。孩子其实是天生喜欢自主学习和会自己学习的,人类是学习型动物。人类大部分技能都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都不需要父母监督,孩子就学会了。为什么孩子长大后都不喜欢学习了呢,是因为成人过多干预和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有的妈妈在搭乐高的过程中,全程监控,随时指出负面反馈,要求孩子搭乐高一定要搭的比别人快,一定要实现教育意义,这反而让孩子失去了搭乐高的兴趣,学习也是一样。

我们来看看孩子自主学习的三大“杀手”:全程监控、负面反馈、跟别人比较。

这三大“杀手”让学生很不喜欢学习,如果反过来用着三大“杀手”在工作过程中对待成年人,我们也不会喜欢的,成年人也受不了。

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全程监控,负面反馈和跟别人比较。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是有限制的选择。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必须要完成的事情,但是孩子在这些事项里面选择,自己去计划,去执行,学习任务执行的不好,玩的时间就压缩了,他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玩儿,就自发地解决了学习问题。

第二,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正面的反馈。首先,夸孩子也是有技巧的,泛泛的夸孩子就是耳边风。其次,我们应该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哪怕他目前成绩没有那么好,但是可以夸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努力。最后,夸努力而不是天赋。

第三,不要跟其他孩子比较。首先跟自己比,看到孩子的进步;如果没有进步,可以从过程中找亮点;最后,只批评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不做比较。

如果家长做好这三点的话,我觉得就能帮助孩子走向自主学习,让他们获得生长的力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