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到考试,孩子越努力,越焦虑?
六月是一个“考试月”,高考、中考接踵而来。在“人生大考”面前,不仅孩子紧张,不少家长也跟着紧张。
其实,孩子和家长产生“考前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相反,适度的紧张对孩子考试的发挥是有帮助的。
当孩子的焦虑处于正常范围,家长不必为此太过烦心,平常处之,等孩子考试结束,“焦虑”的能量耗尽,自然会回归正常。
但是,很多孩子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调整心态,反而陷入了“过度焦虑”的困境之中。
比如他们想到即将来临的考试,心脏会剧烈地跳动,同时还会觉得身体不舒服,无法正常作息;情绪变得十分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越到考试,越不想学习,越努力,就越焦虑。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这样呢?
01
首先,我们来看看“焦虑”是怎么一回事。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适度的焦虑。
学习上保持适度焦虑,让你有良性竞争意识,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工作上保持适度焦虑,让你能够主动调整工作效率,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焦虑同时也是一种能量,我们需要去管理这种能量。
就像电一样,正常的电压能让各种电器被使用。如果没有了电,电器无法使用。如果电压过低或过高,又会损坏电器。
当孩子考前的焦虑水平过高,超过其心理能承受的范围,无法被“消化”的能量就会通过种种生理行为表现出来,比如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这些行为,是孩子的潜意识在“回避考试”。
如果您的孩子在考前出现这种情况,请多留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因为这不仅是孩子处于考试焦虑中的表现,也是孩子向父母发出的“求救信号”。
02
为什么有的孩子焦虑能量会“过载”,出现“考前综合征”,而有的孩子却能用平常心迎接考试,正常发挥?
1. 过高的“外部动机”让孩子出现“心理饱和”现象。
小田今年即将参加高考,下面是他在高三下学期的一段自述:
高三下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每天都全力地投入学习,我告诉自己一定要考上心仪的大学。因为有这个信念支持,我的复习效率很高,进步很快,对高考也信心十足。
但随着复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反反复复地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我感觉自己好糟糕,身心疲惫,越来越不想学习……同学们每天都在进步,而我却还有那么多的学习问题难以突破,只有一个学期了,我的高考还有希望吗?
在小田的描述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孩子,但是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他“越努力、越焦虑”,不仅出现了学业上的“心理饱和”现象,甚至因为反复犯错,陷入了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之中。
“心理饱和”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做事情过程中会产生效率下降,韧性、耐力减弱等等。
一些平日里像小田一样优秀的学生也说:也不是烦躁,也不是没信心,就是越到快考试了,越学不进去了。
这种现象不仅仅会在某一个家庭、某一位孩子身上出现,它是一种普遍现象。
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没有及时觉察孩子的情绪,反而不断要求孩子复习,只会事倍功半,甚至起反作用。
因此,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保证他们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不要过分唠叨,多和孩子进行沟通,给予理解和支持。
2. 孩子容易受到周围“高期望”的负面影响。
临近高考的时候,孩子紧张,不少父母也会跟着紧张。
有时候忍不住就会问孩子几句,“复习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信心考上心仪的大学?”“这次模拟考考得怎么样?”
虽然父母是关心孩子,但这样的言语却在无意之间将父母一部分情绪压力“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这种过高的期待无形中会加大孩子内心的紧张,从而产生“高焦虑”。
“期望”可以增强自信心,让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坚持不懈,并有更好的表现。但较高的外界期望会成为一种“负担”。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原本成绩较好的孩子,或者是父母更重视孩子教育的家庭,临考前出现的压力会更大一些的原因。
03
明白了孩子焦虑能量“过载”的原因,我们再来聊聊家长如何抓住时机,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
孩子的情绪看不见,只能凭借外在行为来推断,但是父母是可以看见孩子的情绪,并通过一些有效手段来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的。
在即将考试之前,父母如果能通过正确的手段帮孩子疏解情绪,孩子更能从容应对考试。
1. 觉察孩子的情绪,并及时给予安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是非常正常的现象,需要父母及时疏导。
在高考、中考这类重要考试之前,孩子出现了情绪,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只要父母在他身边,也许什么都不用说,仅仅是给他一个拥抱、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手臂,他的心情也能得到抚慰。
而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地回应孩子,等到时过境迁,不管父母说得多在理,孩子也听不进去了。
2. 注意安慰孩子的时间点。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变化有两个关键时刻,一是早起时,一是晚上睡觉前。
试想一下,在孩子早起时,在床边看到了一枝美丽的鲜花,心情怎么会不好?
临睡前,父母能花上15~20分钟和他们聊聊天,说说这一天的心情、困惑,是不是给了他们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如果能把握好这两个关键时刻,稳定孩子的情绪,就更有可能让孩子保持好心情。
3.向孩子传递“合理期待”。
大部分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孩子实际的学业水平而盲目定下较高的目标,当孩子又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父母的期待时,很可能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会让孩子认为“我的努力是没有用的”“我做什么都做不好”。
因此,在考试前,家长如果能和孩子聊一聊,通过合适的定位和评价,思考孩子的学习成绩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仔细评估提高和进步的空间,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再基于此列出实际的复习计划,哪些内容要先复习、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掌握,这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必要。
4. 让孩子体验到积极的学业情绪,更好应对考试
所谓学业情绪,是指与学业学习、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情绪。如学习时感到愉快,成功时感到骄傲,考试时感到焦虑,等等。
学业情绪可以分为4个维度和13种情绪,如下表所示:
越临近考试,孩子的学业情绪积极性越有可能下降。
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制作一张“进步一览表”,通过记录孩子每一天的点滴进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回报的。从而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考试。
注:部分内容来源图书《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九年级孩子》
写在最后
致广大考生家庭:
马上就要考试了。可能考试这件事情让你的孩子变得非常紧张,寝食难安,没办法像之前一样全神贯注地学习、复习。
但是,请告诉你的孩子:焦虑是一种能量,它最初的功能是保护我们,让我们能够达成想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感觉孩子最近的情绪有点儿“小失控”,不妨和孩子聊一聊最近的心情,倾听他的想法。
你的支持和关心,将成为孩子的心理能量,让他们能稳住心态,轻松应对考试。
最后,预祝即将要高考、中考的考生都能考出好成绩,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