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校共育>详细内容

天才少女谷爱凌火出天际,普通家庭向她学什么?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05 10:14:06 浏览次数: 字体:A-   A+

2月8日,18岁的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以左侧偏轴空翻两周转体1620度的超高难度动作,完成惊险一跳,让全世界都沸腾了!

 

谷爱凌这一跃,不仅让中国斩获本届冬奥会的第三枚金牌,这也是中国女子雪上项目在冬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意义非凡。

 

2月15日,她又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凭借第三轮滑出的86.23分摘下银牌,取得了中国选手在这个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18岁的谷爱凌瞬间引发了全网热议,她不仅是“滑雪天才少女”,还是名副其实的“斯坦福学霸”。在深入了解谷爱凌之后,人们发现,耀眼的谷爱凌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离不开她极好的家庭环境,和她那位被网友称呼为“海淀区妈妈天花板”的母亲谷燕。

 

有人认为,谷爱凌的父母甚至祖辈及她的整个成长环境都属于精英阶层,她是精英教育的成果,她家庭创造的优渥条件普通家庭难以企及,但仔细体会谷燕对谷爱凌的教育,我们发现,仍然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1-

“不必完美,只需热爱”

 

 

谷爱凌3岁时,跟着在美国加州太浩湖北极星度假村滑雪场兼职做教练的谷燕,第一次走上滑雪场。

 

谷燕并没有刻意培养女儿滑雪,她同时为女儿报了芭蕾和钢琴课程,但谷爱凌受到妈妈的启蒙,滑雪情有独钟,爱凌说:“(妈妈)在充分尊重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我,激发出我内心的热爱和动力,让我勇敢地坚持下来。”

 

谷燕总是跟谷爱凌说,“如果你喜欢一项运动,你尽力做就好了,(我)不会要求你必须取得多好的成绩。做得优秀当然好,但只要你自己觉得很快乐、很喜欢、很享受,那也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意识去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大多都会为自己圈出一个“功利性的目标”,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考个级,一定要拿个奖排个名等,只有明确了这个目标,家长才更愿意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而谷燕的想法却非常“简单”。在《少年志》采访中,14岁的谷爱凌说,从3岁开始,每年冬天的滑雪季,她妈妈每周末都会开车8小时带她去滑雪场滑雪。对于谷燕来说,难道在谷爱凌3岁、5岁的时候她就知道谷爱凌可以成为世界冠军吗?不是的,她只是看到了孩子对于滑雪的喜欢,并且尊重孩子的兴趣,在不要求孩子能获得多大的成就的前提下,投入大量的精力陪伴孩子。

 

有人采访谷爱凌,问她妈妈是不是“虎妈”,谷爱凌说“她啊,兔妈还差不多!”。

 

虎妈教育孩子,用恐惧驱动,兔妈教育孩子,用热爱驱动。

 

谷燕的教育,就像儿童美育专家李凌所说:孩子的路究竟怎么走,还得由他自己决定,就像一朵花究竟想怎么开,那得看花怎么想了。

 

 

-2-

“少表扬孩子聪明,多表扬孩子努力”

 

 

当记者好奇谷燕如何培养出这样一位优秀的孩子时,她说“要说理念,我就记得两句话。一句话是爱凌刚上学的时候他们老师说的,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打击孩子的创造力。第二句是书里学到的理念,少点表扬他们的聪明,多点表扬他们的努力。我就是照着这两条做的。”

 

有不少家长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会正确的表扬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通过长期研究发现,不具体的表扬、只专注于能力的表扬和过多的表扬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孩子建立起自信和健康的自尊心,反而会导致孩子形成一种不健康的思维模式。

 

比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父母说“你真聪明,你真棒!”,在孩子下一次考试失利时,就会认为自己“不聪明”了,所以才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卡罗尔.德韦克研究发现,如果父母能通过表扬孩子努力学习和坚持不懈,让孩子体会到他的天赋和能力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提升,从而让孩子获得“成长思维”,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正向的作用。

 

具有“成长思维”的孩子会从父母恰当的表扬中得到鼓励,他们相信,只要不断努力,每个人都会比过去的自己更聪明和更有能力。

 

不可否认,谷燕正确的表扬方式,在谷爱凌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谷爱凌夺冠后,大家都称呼她为“滑雪天才少女”,8岁就进入了专业滑雪队,15岁拿下50块成年和青少年滑雪金牌,到16岁时,谷爱凌代表中国参加冬青奥会,拿了两金一银。

 

面对这样耀眼的成绩,谷爱凌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却说:“我觉得(我的天赋)可能在0.1%以下,我从小是非常努力的。”

 

回顾谷爱凌的成长之路,她的成功除了天赋和对滑雪运动的热爱之外,高强度的训练几乎贯穿了她的整个赛道人生。

 

谷爱凌的成功,天赋只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天赋背后,无数次重复的飞行、跳跃、翻转、着陆,无数个不断重复训练的白天黑夜,无数次倒下又爬起,才是决定因素。

 

空有天赋而没有努力,很可能像少年仲永一样,渐渐“泯然众人矣”了。

 

 

-3-

尊重、信任、支持

 

 

其实谷燕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坚定地支持谷爱凌滑雪。

 

在《人物》杂志特稿《谷爱凌,欢迎归来》中展示了一组数据:

 

2016年,谷爱凌在训练时摔断了锁骨。

 

2018年,一次跳台训练中,脚骨骨裂。

 

2018年末,在崇礼举行的世界杯中国站比赛中,谷爱凌训练时摔到头部,当场失忆,被诊断为脑震荡。

 

2021年,世锦赛前夕,谷爱凌遭遇右手韧带撕裂,手骨粉碎性骨折。

 

这些年谷爱凌在滑雪上“战绩赫赫”,跟在谷爱凌身后的谷燕,看到的却是孩子满身伤痛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巨大危险。

 

因此,她曾经劝过女儿放弃,但爱凌却说什么都不同意,她说:“全世界加起来都不如自由式滑雪让我喜欢。”

 

尽管很担心孩子的健康,可在女儿自己的选择面前,谷妈妈还是决定给予充分的尊重和支持。

 

这种尊重需要极大的勇气,而这样的尊重,贯穿在谷燕对谷爱凌的整个教育过程中。

 

在本次冬奥会中,谷爱凌第一跳排名第二,第二跳保守拿到88.50分后,第三跳谷爱凌决定冒险尝试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目前的最高难度——两周空翻转体1620度,冲刺金牌。

 

在最终下这个决定之前,谷爱凌一如往常打电话跟妈妈交流技术动作。谷燕自己也曾是北大短道速滑队队员兼滑雪教练,她明白这个决定的风险有多大,所以她第一反应是劝她不要冒险,第三跳再做一遍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争取更高的分数冲击银牌。

 

谷爱凌坚定地说,“我不要,我要做1620。”

 

“如果不尝试一下的话,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我’,我想让自己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我在比赛里面那种心态不是想赢别人,我更想赢我自己。”

 

谷燕感受到了谷爱凌的决心,于是,她转而鼓励道:“ok,这是你的比赛,那就好好享受它 。”

 

孩子受到家长尊重,更利于培养独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在他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会生出无限勇气,勇敢地挑战自我。

 

在纪录片《少年志》里,谷燕谈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时,她说以前她总用“完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认为瑕疵就是不完美,但后来她发现其实不必如此,所以在教育谷爱凌的时候,她总是要求爱凌不必做“完人”,因为根本不存在。对谷燕来说,自由、丰富、快乐、勇于尝试,是她对女儿最大的期望。

 

如今,在18岁的谷爱凌身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她成长为妈妈所期待的样子。

 

不需要孩子方方面面都优秀,让孩子平凡而幸福的自由生长,耐心守候她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彩,这正是谷燕的家庭教育之道。

 

参考资料:杂志《人物》特刊《谷爱凌,欢迎归来》,纪录片《少年志》,纪录片《谷爱凌:我,18》,南方都市报 第60期《冬奥“技术”手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