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家庭教育,但并不是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有“温度”,都有未来。
古时“孟母三迁”的典故,是在告诉我们,环境熏陶环境育人的重要性,有的家长会想方设法、尽己所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是在告诉我们,身为父母应教导孩子爱祖国爱人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共命运同呼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有国可赖以生存的子民,国家才能拥有可赴国难的未来最可爱的人。
平凡而伟大的孟母和岳母遵循教育规律及孩子的成长规律,用心用情努力教导,孟子和岳飞都成了厥功至伟的人才,为后人所仰慕和学习。此时此刻,为人父母的你,也应敬畏家庭教育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敬畏孩子与你共同成长的这段重要历程。
如同人民日报的刊文: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一位好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几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伴随着孩子的一辈子!孩子是家长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基础教育做出重要指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规律是指引家庭教育活动的根本大法。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也有它自己的规律。教育规律同其他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是在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的内在必然的本质性联系、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遵循教育规律,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孩子成长的规律,就是孩子在成长历程的各个阶段都体现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每个特定的成长阶段都有极其重要的不可取代的意义,周小平说“孩子不是未长成的大人”,在孩子阶段性成长中只要缺少了一个环节,那么,后面一定会有后果的显现。父母在施以家庭教育时要遵循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尊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富有耐心和爱心地陪伴孩子成长。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而不是按照成人的眼光标准,或根据家长自己的节奏和心情去教育孩子,否则就很容易拔苗助长,操之过急,最终反而伤害了“幼苗”。
教育规律、孩子成长规律,是家长必须掌握和遵循的两方面科学知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生的师长,要想给孩子一碗水,首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才行。所以,家长要勤于学习、终身学习。
我们学习知识可以按照由大到小,由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自我学习。首先,要树立科学的教养理念,并反复提醒自己,烂熟于心。比如,遵循教育规律、孩子成长规律,这是不可突破的底线;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孩子是一颗还未开放的花蕾,耐心浇灌,静待花开,总有一天会开放;陪伴孩子是父母最幸福的事情,只要可以就把孩子带在身边,如果不能带在身边,心也要有所系,父母与子女是有心灵感应的;父母在做孩子在看,关注自己的品德和言行,秉持积极的人生态度,遇事不急躁不气馁,孩子长大后自然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其次,遇见糟糕情绪时保持理智与冷静。遇到自己情绪不好时,千万不要向孩子泄愤,口无遮拦,那样会吓到孩子,让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甚至留下阴影。孩子虽然弱小,但绝不是我们“欺负的对象”,父母要如“铜墙铁壁”般保护好孩子,特别是别让孩子的心灵受伤。在孩子情绪不好时,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怒斥,要耐心地宽慰,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不快,只有这样,父母才掌握了孩子可能身处的险境、避免可能面临的伤害,及时地帮助到孩子。
再次,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父母能做的是传授一些知识,引导一个发展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父母要坚持原则和底线,除此之外,尽量不要去强迫孩子,而是注重引导,潜移默化的牵引。常常强迫孩子,会产生强大的逆反作用力,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这样的逆反作用力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可能会毁了孩子,给亲子之间的沟通交往造成无法逾越的鸿沟。家长要用足心思,顺势利导,或者构设情境,让孩子自己心悦诚服地去做,这样的做法才自然有效。
最后,激发孩子的内动力和主观能动性。这是教育规律的核心,也是孩子成长规律的关键密钥,是教育追求的至高境界。孩子的自我奋斗、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发动机”一旦开启,他的成长就会进入快速的“良性互动”循环:品德好,学习刻苦,进步快,家长不用操心,大家均认可和表扬,各方面表现更好。由此,真正获得了家庭教育的成功!这样的家庭教育才更有“温度”更有未来!
想拥有这样成功的开端,教育的规律和孩子成长的规律,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生态法则”!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