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校共育>详细内容

家庭教育需帮孩子理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从“岳母刺字”到新时代“家国情怀”的首要育人使命

来源:微信公众号“红梅引航扬州大学辅导员工作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18 10:04:58 浏览次数: 字体:A-   A+

镜头一: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军队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却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母亲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面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姚太夫人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儿,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却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后来岳飞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图片



镜头二:青年学生发起的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华民族面临屈辱的时局,前途和命运危在旦夕。1919日,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掀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五四运动成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


图片

镜头三: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人缔造者了中国共产党



1921年7月23日,一个永载史册充满光辉的日子。这一天,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与2位共产国际代表在上海一幢石库门建筑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共一大,《毛泽东传》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19岁。十五位与会者的平均年龄28岁,正巧是毛泽东的年龄。以后改变整个中国面貌的中国共产党,最初就是由这样一些年轻人成立起来的。”


图片

头四:习近平倡导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习近平




无论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史脉络,还是家喻户晓、流芳千古的家教理念分析,都不难得出两条基本线索:一是,孩子是未来的希望,青年人是国家的脊梁和力量源泉;二是,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最初的奠基性的力量,这样的力量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及其未来对于社会的贡献,千家万户家庭教育的正能量汇聚起来,就形成了推动社会前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有义务有责任帮孩子理清“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我想这是我们做家长应该有的旗帜和鲜明的态度。孩子明白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的两对关系之后,他才能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才能在世界潮流的风云变幻中不偏离方向,才能把自己的才智贡献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才能最大程度地获得人生的价值,才能获得真正的深层的幸福。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家国共同体的认知、情感、道德和实践的统一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这是家国情怀的认知基础。这种认知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脉中最本真的、最动人的情感。在此情感基础上,升华出从爱亲敬长到忠于人民、报效国家的道德追求。最终,体现为对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担当和超越功利得失的作为。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精神基因。家国情怀是新时代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重要精神纽带。秉持家国情怀,每个人要努力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其次,建议家长首先能深明大义,示范地处理好家与国的关系




家长既是一家之主,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和领路人,家长的家国情怀需要自觉地进行强化和践行。“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对“立何德”“树何人”有明确的要求,家庭教育应主动策应,以形成强大的育人法则,为家育儿,为国育才。

再次,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




当我们在呵护孩子,用爱滋养孩子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跟孩子说说“家国”的故事。当我们在关注孩子学业学习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跟孩子说说我们家庭的源、国家发展的进程。

让家有未来,让国有明天,唯有关注今天的教育才有可能实现。让孩子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同向而行,让孩子成长的脉搏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让孩子未来可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这是家庭教育的伟大职责。




当孩子成长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他或她都可以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为我们可爱的祖国、伟大的党贡献一份力量。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今天,做称职的父母,提供有质量有分量的家庭教育,或许就是献给我们可爱中国、敬爱的中国共产党的最好礼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