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讲道理要“赶早”
有句谚语:从小一看,到老一半。这与“三岁看到老”的意思是一样的,从一个人小时候的样子就能看到长大的样子。虽然,这样的观点并不完全科学,也不一定正确,但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学习实践中总结积累出来的,有一定道理。
“从小一看”,表面上是看孩子的言行观察,实质是看孩子所受家庭教育的环境、施教的父母以及受到教育的内容和方面,当然孩子的自我思考和个性发展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个人认为,这些与孩子所在家庭的贫富并不正相关,与孩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没有决定性关系,而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父母有没有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有没有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道理并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有没有及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境贫寒,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长,却能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孩子。而也有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看他小时候的样子,就已经让人叹息了。
因此,“正确”地与孩子讲“正确”的道理非常重要,而且要“赶早”。
首先,为什么要“赶早”
孩子是小树苗,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悟性高,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我们要及早地给予料理,先入为主,润物无声,打好基础。不能特地任务式地给孩子讲道理,要善于把握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的事情,自然而然地进行说理,即使有时孩子不一定完全明白,但是他一定能懂其中的一部分。“赶早”能够使家长把握可以利用的机会,在孩子不知不觉长大的同时,让孩子悄然完成一些基本道理的掌握和内化,为孩子的成长赢得“第一桶金”。
待孩子上小学后,随着孩子自我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人际圈的扩大,来自其他孩子和外围环境的影响将变得非常迅速而深远,可以说有些影响将达到颠覆性、全盘性的效果。如果,此前孩子在家庭中接收到的教育,没有能够帮孩子打牢基础并形成一定的“免疫力”;如果,孩子还没有能将一些正确的道理内化成为自觉,那么,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有可能受到“歪道理”或“坏习惯”的影响。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还这么小,讲道理这事,等他长大了再说吧。其实,无论是孩子长大的速度,还是岁月更替的节奏,都非常快,甚至快得让家长来措手不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还没有来得及好好跟孩子聊聊,孩子就长大了”“当我感觉孩子已经长大,迫切想跟他讲讲道理时,发现他已经步入逆反期,越沟通越糟糕”,很多家长错过了跟孩子讲道理的最佳时期。
教育是一个过程,从孩子来到我们身边开始,家长便成为了老师,并应履行起职责,如果没有正确的意识并及早地知行合一,那么就可能出现家教的失误甚至导致终身的遗憾。
其次,为什么要强调“正确”地讲道理
这是从教育的态度方法和成效角度而言的。如果,家长在讲道理时,不能借助正确的方法,不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技巧,那么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成效。如果是强暴式地,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而且还强迫孩子必须听懂服从,那么,这样的教育无异于在扼杀孩子。因此,在与孩子沟通时:一是要注重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和情境。让孩子能够心平气和地听,伴着安静的思考,巧妙地启发孩子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去理解的能力。二是要注重循序渐进。试着讲给孩子听听,一开始可能看不到什么效果,这很正常的,要耐心宽容地对待,当然遇到原则性问题时还是要坚持原则。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不用太长时间就可能会看到孩子的变化。三是注重父母示范。父母是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就是潜移默化的指引。
再次,跟孩子讲的道理必须正确
这是家庭教育的底线,按理说,这个底线不会有家长去触碰,但是不排除部分家长的家教理念不正确,看偏了一些道理并且固执地自以为是,这样就可能会教偏孩子。如果,方向出现了问题,成效将是非常负面的。事实上,这样的家长也并不少见。因此重视孩子的培养,首先建议家长有必要进行家庭教育相关理念和知识学习,这样既可以避免发生一些家庭教育的问题,防止孩子被家庭教育误导,也可以掀起全社会注重家庭教育的新时代风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