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扬州
我眼中的扬州
初二(10)班 马靖涵
给远方的朋友:
你好!
扬州,这个江南小城,温柔之乡。
古巷最扬州。十巷九巷、天宁门街、东圈门…纵横交错在城市各个角落。由此有“巷城”之誉。上下千年,文化一脉相承。东关街正是这样一条能看过扬城千年历史的地方。青砖黛瓦、雕梁花窗、回廊连环,这仅是用文字描述的东关街。晨曦,走进东关街,踏着青石板路,不知何时已爬上青苔,有些丝雨点敲击瓦楞的清响,叮叮咚咚,清清泠泠。 一路探寻,就能看到一个古代盐商府邸“汪氏小苑”。历经沧桑的墙壁泛着柔和的光,初升的阳光给青瓦染上一层胭脂红。早晨,有着零零散散些人走在院子里,反而那种江南园林的清幽淡雅味道能显现出来。门口,斑驳的墙壁上挂着翠绿的枝桠,依稀能看见岁月的痕迹。一眼望去,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走在幽幽的小巷之中,下个转角,总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小巷似乎将城市喧嚣与繁华排除在外,多的是一种恬淡宁静之美。远处传来陶笛之声,为这早晨的小苑增添了一份和谐。这古色古香的小苑,一派古老气息。在调羹之处,有着几块大理石,用手轻摸,感受大理石的纹理与苍老,这凹凸不平的表面仿佛在倾诉着历史。这汪氏小苑经历了扬州近代的变化与发展。步出小苑,一路向西,便来到西城门,登上城楼,放眼望去,曾几何时,青砖绿瓦,承载着无数老扬州的回忆,远处,高楼大厦与幽幽古巷交相辉映。出了城楼,来到了东关古渡,偶是看到一位扬州姑娘身着那旧衣裳站在船头之上,哼着江南小调,“苍水蒹葭草黄,可否归来,在水一方。”
扬州,一座千年古城,历史至今,繁华依旧。
祝:
愿道阻且长,行则将 扬州的朋友:马婧涵 6月9日
初二(10)班 马靖涵
给远方的朋友:
你好!
扬州,这个江南小城,温柔之乡。
古巷最扬州。十巷九巷、天宁门街、东圈门…纵横交错在城市各个角落。由此有“巷城”之誉。上下千年,文化一脉相承。东关街正是这样一条能看过扬城千年历史的地方。青砖黛瓦、雕梁花窗、回廊连环,这仅是用文字描述的东关街。晨曦,走进东关街,踏着青石板路,不知何时已爬上青苔,有些丝雨点敲击瓦楞的清响,叮叮咚咚,清清泠泠。 一路探寻,就能看到一个古代盐商府邸“汪氏小苑”。历经沧桑的墙壁泛着柔和的光,初升的阳光给青瓦染上一层胭脂红。早晨,有着零零散散些人走在院子里,反而那种江南园林的清幽淡雅味道能显现出来。门口,斑驳的墙壁上挂着翠绿的枝桠,依稀能看见岁月的痕迹。一眼望去,可谓“庭院深深深几许”。走在幽幽的小巷之中,下个转角,总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小巷似乎将城市喧嚣与繁华排除在外,多的是一种恬淡宁静之美。远处传来陶笛之声,为这早晨的小苑增添了一份和谐。这古色古香的小苑,一派古老气息。在调羹之处,有着几块大理石,用手轻摸,感受大理石的纹理与苍老,这凹凸不平的表面仿佛在倾诉着历史。这汪氏小苑经历了扬州近代的变化与发展。步出小苑,一路向西,便来到西城门,登上城楼,放眼望去,曾几何时,青砖绿瓦,承载着无数老扬州的回忆,远处,高楼大厦与幽幽古巷交相辉映。出了城楼,来到了东关古渡,偶是看到一位扬州姑娘身着那旧衣裳站在船头之上,哼着江南小调,“苍水蒹葭草黄,可否归来,在水一方。”
扬州,一座千年古城,历史至今,繁华依旧。
祝:
愿道阻且长,行则将 扬州的朋友:马婧涵 6月9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